科学传播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科学传播 > 正文

探秘脑科学奇迹 沉浸艺术与科技的交响——脑智科普、Brain & Mind X 脑智科学与艺术展成功举办

时间:2025-03-24    浏览次数:

2025年3月23日,4批次60余位校友及其家人们重返母校,参加“百廿寻春-回母校寻找春天”活动,分时段走进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类脑大楼,参观首届Brain & Mind X 脑智科学与艺术展,在脑科学的星河中穿梭,在艺术的维度间觉醒,完成了一场跨越理性的美学修行。

第一站

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解码大脑的终极疆域

校友及其家人们首站来到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这座亚洲领先的脑科学研究基地,拥有世界上最先进、亚洲规模最大的高端科研型磁共振系统,每一道扫描轨迹都在诉说人类认知的奥秘。

陈振森老师、王前锋老师精彩的讲解与介绍,向校友们展示了一系列近红外光、脑电、脑磁图(MEG)等实时脑功能监测系统,鼠标的移动、数据的变化、图像的生成让他们看见思维的形状,听见数据的呼吸,引来小朋友们的跃跃欲试,提出众多有趣的问题,现场气氛十分火爆。

第二站

Brain & Mind X 脑智科学与艺术展--当科学邂逅艺术的狂想

参观影像中心后,校友们漫步于春日荡漾的张江校园,来到了类脑大楼。位于张江校区的类脑科研大楼突破传统实验室范式,打造极具特色的科艺融合创新生态楼宇。这里是“脑智科学与艺术展”的发源地和永久展址,30余件来自全球艺术家与复旦科学家携手创作的脑与类脑主题科艺作品首次亮相;260平米沉浸式展厅解码全球首个860亿神经元数字孪生大脑;11.4吨“探幽”雕塑用传统黑山石和现代玻璃艺术,诠释科技探秘大脑之美;湖畔“三磅宇宙咖啡厅”打造跨学科交流枢纽...…

类脑智能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自动驾驶如何精准感知环境?脑机接口如何打破大脑与机器的屏障?这些问题在讲解中逐一得到解答。

由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携手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策划并呈现的首届“Brain & Mind X: 脑智——科学与艺术展”围绕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展开,通过视觉、声音和互动装置,将抽象的科学研究转化为充满想象力的艺术表达。讲解过程中,老师们详细介绍了每幅作品背后的科学含义与象征意义,让大家在艺术与科技的交汇中,感受到脑智科学的独特魅力。

《CARBON》、《云海之下-信息生物》等多件作品惊艳亮相,将理智的数据转化为诗意的表达。当冷峻的神经元遇见跃动的色彩,《云海之下-信息生物》以生物隐喻手法,呈现了技术时代真实、鲜活的生命面貌。当精密的影像碰撞先锋的艺术,《CARBON》既似大气湍流的涌动,又若生物细胞的律动,还宛如核磁共振下的大脑神经网络-三种维度的运动形态在数字介质中达成视觉同构……一幅幅艺术作品深深打动了校友,思考“技术时代的人类身份”的重构。

当步入沉浸式脑智展厅,多维度影片体验更是让人赞叹不已。这里既是科学家破解脑宇宙密码的研究中心,也是艺术家解构科学的创作坊,以独一无二的“激励科学发生”的场域精神和创新地标,见证科学求真、人文求美、创新求变的复旦精神血脉在此生生不息。

活动尾声,在场的“复二代”们纷纷走向“最喜欢哪幅作品,快来比心叭”,对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发出了,并踊跃回答科普问题领取纪念礼物,在留言本上勾勒出自己的小小梦想,展现出卓越而有趣的复旦精神。带着说不尽的感想和欣喜,校友及其家人们在类脑研究院大厅合影留念,留下精彩的返校瞬间。

这场持续的“科艺”对话,不仅是对人类大脑、认知和环境交互的宏大与复杂性的深刻致敬,更是对未来科技中人性关怀的温柔展望。

正如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所言:“十年磨一剑,我们始终相信,脑科学的突破需要跨学科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