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报告 > 正文

搭建跨学科学术桥梁,助力研究生科研成长:“第一作者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5-04-22    浏览次数:

《第一作者论坛》是类脑研究院为研究生精心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通过邀请优秀研究生分享科研成果、科研经验以及论文写作与投稿技巧等,激发学生科研热情,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自去年首次举办以来,论坛受到广泛关注。2025年已成功举办三期,为研究生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

作为一项主要面向研究生群体的特色学术活动,“第一作者论坛”始终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三期论坛的演讲主题涵盖生物医学大数据、空间组学图谱构建、生物医学与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等方向,吸引了来自类脑研究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的研究生参与。


精彩回顾




尤佳,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2020年于香港大学获统计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大数据挖掘方法与生物/临床医学相关的交叉研究,尤其是运用跨模态、多组学数据对脑重大疾病的智能诊断与预测。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含共一) 发表于Cell、Nature Human Behaviour(两篇)、Nature Aging(两篇)、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sychiatry(两篇)、Neurology等国际综合性期刊和领域内顶刊。成果被Nature主刊撰文报道,被选为Nature Aging研究简报、Nature Review Neurology亮点研究、Neurology编辑评述。主持国自然青年项目、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中国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脑科学前沿中心珠峰青年学者。此外,以主要学术骨干参与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等项目。

分享主题:Atlas of the plasma proteome in health and disease in 53,026 adults




张景隆,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2020级直博生,师从赵兴明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大规模单细胞及空间组学图谱构建、大脑多组学联合分析及脑发育研究。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Nucleic Acids Research、Bioinformatics等国际综合性期刊和领域内顶刊。

分享主题:Spatiotemporally resolved transcriptomics reveals the cellular dynamics of human retinal development




李泽雨,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2024级电子信息产业博士生,在程炜研究员的指导下,开展基于蛋白组学、影像学等多组学数据的精神疾病研究。相关工作发表于Nature Human behaviour, Advanced Science, Molecular Psychiatry, Biological Psychiatry等期刊。

分享主题:SLarge-Scale Plasma Proteomics to Profile Pathways and Prognosis of Chronic Pain


贾龙豪,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2019级直博生,师从赵兴明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计算微生物组学及其在微生物群-肠-脑轴中的应用研究。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于Molecular Psychiatry、Nucleic Acids Research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

分享主题:Metagenomic analysis characterizes stage-specific gut microbiota in Alzheimer's disease




王贝,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2021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师从王鹤研究员,主要从事基于超高场磁共振影像的脑小血管病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Molecular Psychiatry、Neurobiology of Disease等期刊。

分享主题:Differential impact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on thalamic regulation of anxiety: insights from 7T MRI



 //

未来,我院将持续优化活动形式与内容,为更多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舞台。同时也期待,未来将有更多优秀学生的精彩分享与创新思维的碰撞火花,共同推动科研创新与学科交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