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中午,由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大数据学院、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25年第一期“星河智攀”学术沙龙在复旦大学张江校区类脑大楼三磅宇宙咖啡厅顺利举办。

本次沙龙聚焦脑机接口与脑智融合领域的前沿研究,邀请了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许树茂青年研究员和大数据学院付彦伟教授分享最新科研进展,吸引了两院众多教师及青年学者参与,共同探讨学科交叉。活动由单洪明研究员主持。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大数据学院院长、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冯建峰,大数据学院党委书记张骏楠及两院30余位教师及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纵向项目处处长杨鹏受邀参加沙龙。

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纵向项目处处长杨鹏受邀出席本次沙龙并致辞。他对学术沙龙举办表示高度肯定,强调此类活动对推动学科交叉、科研创新和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为大家介绍了学校科研政策及科研院近期重点推动的工作,鼓励青年学者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合作,充分利用学术交流平台实现科研突破。

在开场致辞中,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兴明教授强调,“星河智攀”学术沙龙旨在打破传统学术交流的壁垒,强调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合作,通过有组织、系统性的科研交流活动,让不同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能够畅所欲言、碰撞思想,帮助各研究团队凝练核心科研方向,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许树茂青年研究员以“脑机接口神经界面监测调控与钙成像”为题,系统介绍了团队在脑机接口技术中的创新成果与应用前景。团队开发的集成系统能精准解析运动皮层神经集群的时空编码规律,为癫痫病灶定位、神经调控靶点优化及高维度脑机交互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可潜在应用于多尺度神经解码与闭环调控系统的开发。付彦伟教授以“脑智融合理论与算法研究”为题展开报告,围绕 fMRI 视觉解码大模型,重点讨论其在数据稀缺环境下的学习与泛化能力、跨模态特征融合的方法、脑信号的时间序列建模、以及语义一致性解码等关键问题。同时展望了 fMRI 视觉解码在脑机接口、神经康复和人机交互等应用场景中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在随后的互动问答环节,多位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踊跃提问。两位主讲人不仅耐心解答了专业问题,还与现场学者围绕前沿性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持续两个多小时的开放对话,让与会者收获颇丰,许多研究者在沙龙结束后仍三三两两继续交流,展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未来,“星河智攀”学术沙龙将以午餐会的形式定期举办,持续推动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营造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科研创新生态。沙龙将进一步强化跨学科对话,助力前沿技术交叉融合,力求成为促进学术创新和青年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