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会议 > 正文

2022年生物医学人工智能论坛

时间:2022-12-09    浏览次数:

ABSTRACT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的交叉也越来越广泛。

为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的交叉融合,加强生物医学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特举办生物医学人工智能论坛。

会议信息

会议时间:

20221217 13:30 - 17:40


Time

17th DecemberBeijing Time 13:30 - 17:40


举办方式:

腾讯会议: 433 469 642

会议密码: 200433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CAAI 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委会

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111创新引智基地

上海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


论坛会议议程

13:30 - 13:35  开场致辞

冯建峰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13:35 - 13:40  合影 全体参会代表

13:40 - 14:10 胡斌 北京理工大学

心智工作机制量化理论、方法及感知技术

14:10 - 14:40 马剑鹏 复旦大学

全链条AI-赋能药物创新

14:40 - 15:10 刘青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视觉的情感计算

15:10 - 15:40 厉力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肿瘤智能诊疗研究的一点思考与进展

15:40 - 16:10 师咏勇 上海交通大学

精神分裂症的基因组学研究

16:10 - 16:40 孙衍刚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

16:40 - 17:10 徐书华 复旦大学

面向精准医学的自然人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17:10 - 17:40 张道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智能影像基因组学与疾病诊断应用

注:议程以当天现场实际为准


论坛嘉宾简介

# 按报告顺序排列 #

胡斌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者,973首席科学家,IEEE/IET Fellow,教育部计算机学科教指委委员,科技委委员,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主编,国际社会神经科学中国分会副主席等;获2019年度中国专利金奖,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6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等。

马剑鹏

马剑鹏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5年获美国波士顿大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师从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Martin Karplus 教授及 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William Lipscomb 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起加入世界著名的美国贝勒(Baylor)医学院和莱斯(Rice)大学任职,为终身教授,贝勒医学院冠顶教授。

20188月起,马教授加盟上海复旦大学,作为上海市高峰人才引进团队的核心成员,与2013年另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Michael Levitt 教授一起在复旦张江校区筹建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并任首任院长。马教授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和教学,屡屡在科研上创新突破,获得多项国际学术大奖。马教授是美国医学生物工程学会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及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他还曾赢得2004Norman Hackermann 化学研究奖。

刘青山

刘青山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模式识别、图像理解等研究,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先后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江苏省特聘教授等。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图形图像学会学术工委主任、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等。

厉力华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浙江省科技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之江实验室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图像信息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和智能生物医学研究,发表包括Nature子刊在内的科研论文和国外著作章节二百多篇(章),获发明专利20多项,其中包括两项美国专利。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专项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师咏勇

师咏勇教授,国家杰青,现任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基因组学与脑疾病分子机制的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发表SCI论文265篇,总引用17179次(最高单篇论文被引用1963次),H-index 57;较有代表性地,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含并列)身份在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Nature Genetics》、《Nature Nanotechnology》、《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16篇论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曾获评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首届教育部青年科学奖、首批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第十八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以第一发明人身份取得了12项中国发明专利、6项美国发明专利以及3项软件著作权的授权,其中2项专利已完成转化。

孙衍刚

孙衍刚,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等获得者,获得2021年度科学探索奖。长期从事感觉信息处理的神经机制研究。发现了痒觉特异的基因,阐明了痒觉信息上行传递和下行调控的神经环路机制。在Science, Nature, Neuron, PNAS 等发表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曾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徐书华

无党派人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双聘教授;2012-2018年担任德国马普学会和中科院共同支持的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201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6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8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获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访问学者基金资助

兼任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上海市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人类学会常务理事;兼任多个SCI学术期刊编委如JGG(中国)、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德国)共同主编、Hereditas (英国)BMC Genetics (英国) Section EditorBMC Genomic Data (英国) 资深编辑。长期致力于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发展和运用群体基因组学方法和计算生物学手段,将群体遗传学和分子进化理论应用于适应性演化和疾病发生机制研究;在Science, Cell, Nature, PNAS, Cell Sys., Nat Genet, Nat Commun, Genome Biol, AJHG, NAR, NSR, Gut, Genome Res, MBE等期刊共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40多篇、被引用6300多次、通讯作者论文单篇最高被引用630多次。成果多次入选F1000优秀论文、期刊亮点论文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等专文报道。曾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中科院院长奖(导师)、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张道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副院长。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和重点项目等资助。任IEEE TMIPattern Recognition、《自动化学报》等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医学图像分析,脑机接口等,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被引15000 余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2014-2021 连续8年入选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


会议组织者

冯建峰

冯建峰教授,现任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复旦大学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院长、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副主任,英国皇家学会沃夫森研究功勋奖获得者。长期致力于数学、脑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研究,推动计算脑科学及其应用领域的发展。

在计算精神病学和类脑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了一系列数学、统计与计算机的理论和方法,并原创性地将它们应用于解决神经科学和各类脑疾病中的具体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AMA PsychiatryNature Human BehaviorScience Advances,和IEEE系列及BrainPNASPRL等期刊上。2019年作为三十年来的首位华人受邀在剑桥大学做Paykel Lecture年度冠名讲座。

赵兴明

赵兴明,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IEEE Senior MemberCCF 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生命与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主任和ACM SIGBio China Vice Chair 等。

承担了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在Cell Metabolism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Medicine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曾获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